又到了应届毕业生找工作的季节,不少人又会选择做“蚁族”,那么“江蚁”这一殊群体生活状况怎样?记者昨从共青团武汉市委等单位参与调查的“蚁族”分析报告获悉,“江蚁”总数不到6万人,47.3%的毕业生来自农村,81.8%的毕业生家庭经济状况一般。报告称,“穷二代”的说法具有一定依据,“蚁族”的问题主要是“人”的问题,而不是“房”的问题。
“江蚁”排斥“弱势”标签
今年上半年,共青团武汉市委联合相关单位,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召开小型座谈会等方式,对武汉市高校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江蚁”)进行了摸底调查研究。
结果显示,武汉的“蚁族”总数不到6万人。调研显示,“江蚁”中47.3%的毕业生来自农村,34.5%的毕业生来自城市,81.8%的毕业生家庭经济状况一般。报告称,这也同时说明,“穷二代”的说法具有一定依据。因此报告认为,“江蚁”应该是“生活之上,发展之下”的群体。
与“京蚁”比较,“江蚁”总体压力要小。调研分析,先是因为“江蚁”数量较少,工作竞压力不如“京蚁”大;其次,武汉房价压力相对较低,生活消费水平也比北京低很多;再次,“江蚁”多为湖北人,对武汉较为熟悉,与家人沟通方便,而“京蚁”多为“北漂族”,与家乡相隔较远。
“江蚁”排斥“弱势”标签,心态乐观。调研发现,“江蚁”绝大多数对未来还是充满信心的,且并没有社会不公感。“江蚁”对“弱势”二字十分反感,绝大部分人不认为自身是弱势群体,而是处于事业初期的过渡阶段。
“江蚁”不论是从自身的认识还是实际的生活情况来看,并不是弱势群体,他们有朝气,有活力,有知识,有希望。年轻人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经历各种艰难和辛酸,在普遍意义上是必然的。在城市化变革中,“江蚁”现象是短时间的、局部的。
“蚁族”问题重点不是“房”
“蚁族”的问题主要是“人”的问题,不是“房”的问题。调研组认为,“房”的问题是全社会的大问题,其解决必然对“蚁族”问题的解决有巨大作用,但是具体“蚁族”问题而言,大部分精力要放在解决“人”(业与人力资源开发)的问题上。“蚁族”的问题与高校集中、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有关。武汉高校学生和毕业生均占湖北高校的80%以上,高校集中,教育资源集中是产生“蚁族”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与教育质量的下降,教育专业设置的随意化、学历的非理性膨胀也有关。
报告认为,“蚁族”的问题与政策导向不足、人才流动机制缺乏有关。“蚁族”,主要集中在大城市。不是二三线城市没有业机会,而是政策引导远远不够。
呼吁为“蚁族”建创业公寓
调研分析,尽管这些“蚁族”面临着生存压力、社会压力、家庭压力,但可以肯定,他们今后将会成为这个社会的中坚力量。
调研组建议,政府应当制定合理的政策措施,分流大城市人才竞的压力。同时,要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中西部地区和中小企业业,鼓励和扶持青年自主创业。
改善用人环境,提高单位用人的规范性及业的公平性。提高毕业生的职业技能。“江蚁”不在高校时要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而且在工作以后,要沉心耐性,多看多学,不要急于求成。
政府部门更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大学生提供一些职业培训机会,提高其竞力。保证“江蚁”等中低收入群体的基本居住权。尝试建立高校毕业生廉租房保障制度,为“蚁族”建创业公寓等。
专家:“蚁族”业需要二三线城市给力
针对“蚁族”面临的问题,湖北人力资源人力资源专家姜永杰认为,这是大学生从学校向社会过渡期间面临的问题。
2009年武汉高校毕业生高达25万,加上往届未业的毕业生合计约30万。姜永杰说,对一些没有实际应用技能的大学生,业面临着难题。没有工作经验,参加工作后工资比较低再所难免。由于大城市业机会较多,教育医疗等各种资源集中,不少大学生宁愿在大城市“蜗居”,也不愿意去二三线城市发展,造成大学生非理性流动、扎堆现象。
姜永杰建议,除了大城市要改善大学生生存环境外,重要的是二三线城市“给力”。政府在制订业政策和实施业项目时,多向二三线城市倾斜,提供更多的业机会,引导大学生到二三线城市、基层、中小企业业,鼓励和扶持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此外,教育和业部门要合力做好大学生的业工作,教学课程设置、职业规划、见习实习、技能培训等环节要与社会相适应,提高大学生的业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