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房网
您当前位置:潜江房网>潜江楼市>楼市行情

投资客承认“限购令”之下 卖房缴税很受伤

2010年11月13日 11:29     小编:     未知|0     点击:2103

扫描到手机

扫描到手机  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本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扫描到手机

 爆料

  有人避限购,注册公司去买房

  “限购令”之下,如何钻政策空子来规避限购成为有些人讨论的。而在诸如假他人之名、假离婚等“常规”招数外,近坊间还流传一种做法——注册一家公司,以公司的名义购房,可以有效绕过“限购令”。

  尝试此举的人认为,反正注册公司费用不高,用这个方式来买房还挺方便。然而,这个办法真的行得通吗?

  从政策来看,“限购令”限制的人群是“户籍家庭”或“非户籍家庭”,对于以公司名义购买房屋则没有作出限制,因此以公司名义购房从理论上完全行得通。不过地产专业人士和投资人士均表示,以公司名义买房在购房环节的税费不高,但一旦房子转手,会面临缴纳高额税费的境地,使得投资收益锐减。因此,此举好易“聪明反被聪明误”。

  拍卖场行家:差点中招

  投资者尹先生2006年曾买过一套位于海珠同福路的单位房改房,当时委托的拍卖方是某公司,拍卖成交价30多万元。当时,他持协助执行通知书到房管局询问税费,一问吓一跳:30万元的成交价竟然要缴土地出让金、土地增值税等税项高达20多万元!他说,幸亏这套拍卖房是各付各税,他才得以幸免高额税费。

  投资老手:绝不敢试

  投资者卢小姐以前每月基本上都有地产买卖,对于她来说,“买房犹如买大白菜”。她说,广州实施“限购令”后,她还没有使用那个弥足珍贵的额度,现在转战无限购区域买房。

  卢小姐也听说过用公司名义购买房屋来规避“限购令”的做法,但她表示自己不会尝试,因为其中涉及的税费很高,找个不知情的买家相当于害人,若因为税费原因而难以脱手,那还不如不买。卢小姐表示,她以前也曾买过公司转让出来的车位、写字楼和铺位,由于这些交易多半采取“各付各税”的方式,她需负担自己应缴的契税等有限的税费,不担心会背上高税费的包袱,才会下决心投资。 1步:购房环节 公司确实不受限购

  据地产人士介绍,如果是为了规避“限购令”而注册一家公司来买房,其费用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注册公司的费用,一部分为购房费用。

  注册要花多少钱?

  1万左右

  据记者了解,目前在广州注册一家公司的要求和费用并不高,花费的时间也不多。如果是注册有限责任公司,低注册资金为3万元,相应的注册费、登记费等大约在1500元左右,如果是通过专业注册代理公司操作,费用在3000元左右。不过,这是注册费用。而要注册一家公司,还必须有相应的办公场所、会计工资、申领发票等,其中贵的是租用办公场所的费用。因此,如果白手起家注册一家公司,总费用得在1万元左右。

  记者注意到,有人表示某些地方有“1元注册公司”的优惠举措。但记者从工商部门了解到,这个“1元注册公司”并不是说花1元钱可以注册一家公司,而是指对注册资金没有要求,其注册费用还是必须交纳的。这种形式是无限责任公司,一旦公司出现意外,股东风险会很大。

  购房有何差别?

  不能房贷

  在购买环节,满堂红亿达按揭权证部副经理胡绮雯表示,以公司名义购买房产,不能享受契税优惠,契税按3%征收,印花税为0.05%,房产证登记费为550元。房产证的“产权人”上会写公司名称。

  以公司名义购房,与个人购房相比,多出的费用主要集中在注册公司的费用上,而购买环节的税费则相差不大。但公司购买房产是不能办理房贷的,要么一次性付款,要么申请其他形式的贷款。

  2步:转让环节 税费高达数十万

  尽管注册一家公司买房的税费不高,但是有这种想法的人多为投资客,其终目的是为了转让物业获利。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公司转让所属房产会面临高额税费的问题。广州市房地产交易登记地税专窗人士表示,他们负责解释单位转让房地产应征土地增值税、营业税及附加税等问题。

  转手:税费多到无得赚

  据介绍,土地增值税计算的依据是增值额。例如某公司当初购买一房产,购入金额为100万元,相关税费为3万元。现在该房产价值180万元,如果出售则相应的土地增值税为26.85万元。

  至于营业税及附加,若不能提供上手购房发票的,共计需要缴纳相当于转让收入5.63%的税金;可以提供上手购房发票的,合计营业税为4.5万元。此外,作为公司出售房产收入并入应纳税所得额,缴纳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需缴20万元。

  如此看来,转让这套房产公司账面上有80万元的收益,看似很多,但是其税费却高达50多万元,终的收益变得十分可怜。

  提醒:公司物业好难脱手

  地产界人士表示,如果是这样的收益,考虑到过程的繁复和高额税费情况下,注册一家公司去投资房产费时费力收益低,还不如将资金投入到其他行业。

  地产专业人士认为,公司买房产生的税费不高,但转让却容易造成高额税费,虽然可以走“实收”的路子,但买方愿不愿意承担高额税费,又另当别论了。提醒买房者,想接手公司出让的房屋,好采用“各付各税”的方式,若非别笋,对公司物业还是“敬而远之”为妙。

分享到:
获取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