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房网
您当前位置:潜江房网>潜江楼市>楼市行情

城镇化,不能没文化

2014年04月17日 08:56     小编:龙利鱼     人民日报|0     点击:1989

扫描到手机

扫描到手机  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本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扫描到手机

        编者按:不久前,《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发布,其中对城镇化中的文化传承提出了明确要求,彰显地区色、防止千城一面, 发展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风貌、民族点的美丽城镇,将是我国城镇化的发展目标。从起,我们将刊登系列文章,探讨城镇化过程中的文化建设问题。

        城 镇化是我国当今社会的大趋势,也是触及每个人每个家庭的社会变革。如今,城镇人口正在超过农村人口,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破天荒的次。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 获得者斯蒂格利茨2000年时所预言的:“21世纪影响人类社会进程主要的两件大事:一是美国的新技术革命,二是中国的城镇化。”
 

        在 城镇化建设中,有多种选择:是执著于高楼大厦平地起,还是注重城镇品质的塑造,以人的生活幸福为核心;是急剧征地、面积大扩展,以新、大、亮为美,还是协 调布局,讲究传承,以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要;是头脑发热、盲目攀比、领导拍板、为城镇化而城镇化,还是科学决策、依法办事,为城乡人民的文明进步而 城镇化。,当大量城市新区沦为荒凉之所,甚至变为“死城”时,走什么样的城镇化道路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其实,在城镇化过程中,文化建设也是 关键,因为,缺少文化的城镇化,同样可能沦落为精神上的“死城”。
 

        文化跟不上,城市生活会打折扣
 

        北京大兴 区庞各庄的西瓜远近闻名,近些年,这里整村整村的农民搬进了社区,住进了楼房,在华联超市购物,在绿草如茵的公园散步,与城里人一样,过起了市民生活。但 他们仍觉得不满足,与这里的男女老少聊天,他们还感觉缺了些什么。一位姓张的大妈问,难道这是我们说的城市生活?
 

        住楼房、逛商 场,如果这是城镇化,那么,城镇化的文明含量太低了。其实,在城市生活中,精神的寄托、文化的陶冶,至关重要。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的 专家认为,在城镇化急速发展的同时,假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能及时跟进,便会带来很多问题。因为公共文化服务可以充实人们的日常生活,可以为大量剩余劳动 力提供培训的场所,可以提升转型中的新市民的文化素养,可以让农民感受到精神文明在城市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可以为外来人口带来归属感和寄托感。“缺少文化 的生活将是一种乏味的生活,也是容易生发不良爱好的生活。”
 

         北京市大兴区,作为传统农业区,正在向现代产业新区迅速迈进,大量农 民转为居民,而外来人口也迅猛增长。据统计,自2000年以来,大兴区内整建制拆迁的村庄达123个,搬迁人口10万人。2010年末,大兴区非农人口 28.4万人,比2005年末增加10万人。在136万常住人口中,有64万是从外地和其他城区搬过来的新移民。城镇化的加快推进使文化设施捉襟见肘, 别是新规划、新建设的居民区及原来农村地区拥有的文化资源明显不足,人们不是去打麻将,是去街头和立交桥下唱歌跳舞。针对城镇化带来的这种新情况,大兴 区政府自2009年以来不断加大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还利用各种空间,兴建多种多样的文化项目,连防空洞、机关与事业单位的闲置房,都拓展为文化活动的新空 间。
 

        大兴区黄村东部的团河地区共有居民万余人,过去有一间30平方米左右的平房作为文化活动室,自从大兴区观音寺街道与北京某单 位合作,将局老干部活动开辟成“百姓活动空间”以来,紧闭的大门打开了。在这个面积2000多平方米的活动里,乒乓球、台球、棋牌活动室,以及舞 蹈排练厅、图书室、书画室、阅览室一应俱全。金华里社区是以平房为主的社区,流动人口较多,社区定期开展“融合日”活动,把流动人口称为社区“新居民”, 居委会组织社区里的文艺骨干,组建演出团,义务在小区内为外来人口演出,同时组织开展各项咨询服务,让外来人口感受到“家”的温暖。据统计,大兴区的公共 文化设施从2011年的12.65万平方米增长到2013年的16.97万平方米,增幅高达34.15%。大兴区副区长荣彬说:“有在城镇化建设中高 度重视文化建设,提前规划,舍得投入,为居民提供有针对性的文化服务,才能提升城镇和居民的文化品位。”
 

        农民变市民,需要文化营养的滋润
 

        告别了传统的耕作与生活,从独门独院的乡村住房搬进五方杂处的城市社区,在陌生的环境里,如何更好更快地适应新生活,是刚刚放下锄头镰刀的新市民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而文化助了他们一臂之力。
 

        成 都龙泉驿区市民艺术学校是全国家针对普通市民开设的公益性学校,大色是“零门槛、不收费”。目前,学校每期培训班有3000人,其中约1/4是进 城农民。在这所开设了乐器、舞蹈、蜀绣、芭蕾、乒乓球、跆拳道等课目的学校里,新市民们找到了精神家园,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
 

          学校 负责人解婕说:“学校开办6年了,我还清清楚楚地记得他们来报名时的样子。”许多人神情拘谨、动作呆板,“这一部分居民以前是农民嘛,行为习惯、待人接物 等方面都处于一个更原始、更懵懂的状态。通过在我们学校学声乐、学舞蹈,经历了一次心灵上的改造,行为、谈吐都有很大提升。有的学员学了三四年以后可以登 台演出,整个人的精气神都变了,显得更年轻更有活力,而且气质上也有很大改观。”
 

         学员刘娟(化名)说:以前在农村的时候,我在家里没地位,老公经常酗酒打骂我,夫妻关系别僵。进城后,我到学校学古筝和拉丁舞,坚持了两年,老公对我的态度完全变了,越来越尊重我,我自己也越来越自信了。
 

        现在龙泉驿区市民艺术学校受新市民的欢迎,每年4月和9月招生的时候,许多人连夜在门口排队,人多到需要警察来帮助维持秩序。目前,成都市每个区都开设了一所市民艺术学校。
 

        城镇化的目的,是生活方式的转变
 

        城镇化重要的是精神的现代化,农民变为市民,不需要完成身份、工作的转换,更需要完成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生活模式的提升。文化,正是促使精神风貌转变的佳途径。
 

        康 庄社区位于成都市的城乡结合部,是一座以失地农民为主的新社区,刚刚搬进城里住上了楼房的新居民把以前的生活习惯也带了进来。在阳台上养鸡、在楼里大喊大 叫、在小区光着膀子溜达……种种在农村习以为常的事在城里显得格格不入了。为了使居民文明起来,以小区文化站为核心的社区服务人员想了很多办法,请专业 老师教合唱,开办了太拳班、家庭绘画展……像许多地方的拆迁户一样,康庄社区不少居民拿到了一笔数目不小的补偿款,有钱了,住得好了,爱美的女士也想像 城里人一样打扮,于是社区请来老师教大家如何化妆。“其实是想告诉大家,什么是文明什么是不文明。这比你直接对他说‘你这样做不对’效果要好得多。” 文化站负责人说,“这些新居民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近几年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应该说,文化的作用功不可没。”
 

        广东省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也是城镇化发展速度较快的地区,本地农民与外来农民工大量进入城市,新兴城镇遍布全省。如何打造健康的城市文化、提升城市文明水准,成为摆在广东新兴城镇面前的一个问题。
 

        2011 年,中山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全民修身行动”,目标是“加强市民修养、提升全民文明素质、优化人文生态”,而文化室建设成为全民修身行 动的重中之重。中山市拿出500多万元改造各级文化室,硬件设施大幅改善,文化室的吸引力大幅提升,读书、看报、下棋、跳舞、唱歌、健身……新市民在文化 室里自得其乐。各村镇的文化室全面建立“修身学堂”,依托修身学堂开展“道德大讲堂”“修身大家谈”“艺术与生活”等讲座,很多讲座观众爆满。中山市副市 长吴月霞说,文化室高标准全覆盖给中山带来了新气象,人们切实感受到,文化具有社会“稳定器”和“调节器”的功能,不少群众从“上访专业户”变成“文艺团 队领头人”,从“麻将桌”走向“演歌台”,从“老病号”变成“活力哥”。“加大文化投入,有利于促和谐、促发展,这是我们在城镇化建设中的一个切身体 会。”吴月霞说。
 

        可以说,正是由于文化建设的脚步没有滞后,才为近些年一些地方的城镇化带来了灵气,带来了和谐,带来了崭新的精神风貌。

分享到:
获取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