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经济开发区,一个走过22年风雨的老工业园区,一度受困于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窘境。
如何突破?
“唯有转型升级,在科技创新中寻求突破。”开发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蔡宗清说。
近年来,面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下行压力,在市场倒逼动力下,潜江经济开发区主动作为,着力推进“两高一低”(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益)向“两低一高” 产业转型,基础化工向精细化工转型并以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倡导企业自主创新,发展精细化、高附加值产品,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昨日,走进湖北邱氏节能建材高新技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记者看到,工人们正抓紧生产新上产品QS复合模塑纳米板。
公司董事长邱应兴说,今年自主研发的QS复合模塑纳米板保温隔热系统入选国家PKPM建筑节能设计软件,正申请省部级推广。与该系统配套的饰面层隔热涂料系列产品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权,对墙体可集成隔热、防火、节能、抗震等多项功能,推出后深受用户好评。
在湖北巨源油业有限公司,历经盛夏考验,一堆堆油菜籽安然无忧。总经理黄文平介绍,为了破解高水份油菜籽发热霉变技术难题,公司组织攻关小组反复试验,总结出了利用压入式机械通风保管高水份油菜籽安全度夏的保管技术,每年可为企业节约烘干费近50万元,避免油菜籽发生霉变、霉烂近千吨,减少经济损失 200多万元。
来到上市公司永安药业新厂区,一个个新建的圆形球罐耸立眼前,一根根粗厚的运输管道通过一座座反应塔后再伸向老厂区。目前该公司4万吨/年环氧乙烷生产项目已经投产。该项目引进美国SD公司先进专利技术,兴建年产4万吨兼容生物发酵和乙烯两种工艺的环氧乙烷项目,优化了公司产业结构,进一步增强了公司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公司还对生产废液中牛磺酸的回收、反应热的综合利用等技术进行攻关,实现了多项技术革新,大大提升了企业经济效益。
开发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彭绍军告诉记者,在潜江经济开发区,所有规模化、连续性装置均实现了DCS自动化控制,用技术手段实现了安全、环保、稳定、高效的生产,产品质量明显提高,生产成本大幅下降。一些老牌企业分别新上了一批用高新技术改造升级传统技术的扩规改造项目,拉开了传统产业大改造、大提升的大幕。
仙桥化学在保障自己全卤制碱技术优势的同时,采用国际先进的离子膜生产工艺取缔隔膜碱生产工艺,使企业重新焕发了青春;
可赛化工,采用国内的气相加氢生产技术,使企业脱胎换骨,生产的甲基苯胺系列产品,技术含量提升,市场行情看好,成为了市场上替代进口产品的主力制品,是典型的高附加值产品;
高铝净水剂国标编制企业中润水处理公司,积利用园区“下脚料”生产工业用水净水剂,大幅节省了自身生产成本和下游企业的使用成本,促进了园区工业废水的处理;
金华润化肥,在新上“4052”生产线上,集国内同类生产装置先进技术之大成,成为了晋煤集团的节能减排先进企业;
金澳科技掌握了防止重沸器腐蚀设备的生产工艺,大大提高设备使用寿命,实现生产工艺的稳步提高;
方圆钛白公司开创性地完成了转窑烟气热能综合利用工业性技术开发,将转窑烟气余热进行充分利用,并降低天然气消耗约80NM3 /吨产品以上,年节约天然气160万NM3以上。
“企业发展要靠科技支撑。要大限度地支持企业创新,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潜江经济开发区积引导企业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走产、学、研结合的路子,加快高新技术成果转化。
而今,开发区不少企业攀上“高亲”。巨鑫集团与武汉工业学院长期合作,去年研发饼粕加工技术,今年可转化为生产成果。仙桥化学与中科院过程研究所、武汉工程大学,金澳科技与武汉大学、长江大学等都合作紧密,形成了多方互助的创新体系……整个开发区现有自主研发平台10个,拥有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40多项,有3家企业参与或独立承担了国标编制。
科技创新迸发经济新活力。目前,全区22家规模以上企业都具备了研制新工艺、开发新产品的能力,每年的技术改新项目达到30多个,大多企业精、专、深,承担着省重大科技专项,企业的核心竞力、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明显攀升。今年上半年,开发区实现工业总产值49.62亿元,同比增长20.8%;工业增加值12.4亿元,同比增长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