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是每个高考生的梦想,也承载着一个家庭的希望。录取通知书的陆续发放,欢喜之余,也为不少贫困家庭增添了一份烦恼。为帮助青年解决实际困难、服务青年成长成才,团市委积对上取、对外筹措,多渠道引入资金搭建了社会公益资助平台,启动多项资助贫困大学新生活动,保证了求学之路的顺利过渡。
活用新媒体,让信息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角落
7月以来,“十四助贫困大学生”、“2013希望工程圆梦行动” 两期大型公益助学活动相继启动,为了在短的时间内让政策家喻户晓,团市委紧扣青年脉搏、巧用新媒体,通过“乡镇青年团干群”、“市直机关团干群”、“企业团干群”、“志愿者群”、“学校团干群”、“青春潜江”官方微博、微信、户外滚动电子显示屏、手机短信等五大新媒体,将申报对象、截止时间、填报要求等政策详情进行了广泛宣传;在23个区镇办事处、6所中学设立了申报点,尽可能的方便贫困考生近申报。截至12日,贫困生申报人数已达248人,其中 73.6%来自农村,26.4%来自城区。
壮大帮扶金,让政策的福利倾斜到更多的考生
针对贫困考生“入学贵”的现状,团省委启动了相应的帮扶政策,相比于各地贫困生数量、贫困程度,经费往往捉襟见肘。为了扩大资助覆盖面,减轻更多的贫困家庭入学报到时一次性上缴数千乃至近万元学杂费的负担,团市委联合教育部门、学校,将近五年内全市考生的成绩走势图、重点高校的录取人数制成宣传单,通过向市内各企业取、依靠社会力量、在线发起“一元钱”爱心接力赛等多种途径壮大了帮扶公益金,同时,鼓励实力雄厚的企业自行挑选2名贫困生进行“一对二“跟踪帮扶。除省级资助4.8万元外,其余5.3万元均为自行筹措。目前,爱心接力赛仍在继续。
严把审核关,让帮扶的力量集中到需要群体
帮扶政策发放以来,为避免少数“伪贫困生”浑水摸鱼、占用指标,团市委设置了多道“关卡”:申报材料中,需同时提交村委会、学校、民政部门开具的贫困证明并盖章,三章齐全;收取申报表时,团市委工作人员会一一与申报者交谈,询问家庭情况、收入来源等情况,反复核实信息;每周汇总时,随机任意抽取3份申报表,依照填写的家庭住址找到贫困生本人,现场查看。信息不实者,一律不予申报。
记者看到,众多的申报表中,不乏清华、上海交大、华科等重点高校,更不乏低保户、残疾人、农民多子女家庭。团市委负责人吴熙垚表示:“每一笔资助款是有限的,但一个贫困生,可能因为开学的路费和头几个月的生活费而辍学;我们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我们会尽大的努力不让一个贫困生因贫辍学,我们随时期待社会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