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龙虾养殖模式升级,要大力推广‘虾稻共作’模式,使原有的20万亩虾稻连作基地通过两到三年时间全部改造成‘虾稻共作’,同时将池塘养殖模式升级为虾-蟹-鳜、虾-鳖(龟)-稻、虾藕共生等混养模式,使小龙虾养殖板块提档升级。”昨日,市水产局总工程师陶忠虎小龙虾养殖模式升级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据了解,今年我市对新发展“虾稻共作”模式的养殖户按照每亩40元的标准予以补贴,计划新发展“虾稻共作”面积5万亩,届时将形成布局合理、环境保护良好、产销功能齐全的小龙虾养殖新格局。
陶忠虎对“虾稻共作”的前景十分看好:“‘虾稻共作’模式是变过去‘一稻一虾’为‘一稻两虾’,亩产可增加200斤成虾,产量增了三倍,效益涨了近四倍,并且克服了商品虾规格小、产量低、效益差的缺陷,虾农们高兴的不得了。”
怎样尽快实现小龙虾养殖新格局?陶忠虎建议:政府应大力扶持各种养殖模式的试验示范,推广健康养殖技术,普及可追溯体系,在扩大全市“虾稻共作”模式规模的同时,加强科技创新与研发,密切关注推广应用过程中遇到的病虫害防治、用水、肥料、农药等问题。同时,结合项目建设积开展小龙虾苗种繁育攻关,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升级,实施小龙虾养殖整体升级。(潜江日报记者 刘琼艳)
关键词:全面推广突破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