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房网讯 2011年“两会”网民关注的“热点话题”是什么?在多家主流网站的评选中,如何加大保障房建设名列前茅。这也成为了多数受访全国政协经济组委员的提案关键词。
今年全国建设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1000万套的任务指标已分解到各省份,中央财政资金也将在全国“两会”前后陆续下拨,央行和银监会正制定保障房中长期信贷计划……来自住建部官员透露的信息颇为令人宽慰。
然而,建设保障房,钱从何来?这仍是个大问题。据住建部估算,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建设所需资金至少1.3万亿元。业内人士分析称,将国家及地方政府各种资金来源考虑在内后,仍有近万亿元的资金缺口。这还未将征地拆迁补偿考虑在内,另外,公共设施配套等费用超出计划的部分,也需地方政府负担,地方财政负担相当大。
在如此巨大的融资压力下,“中央口风也改了,原来说三年3600万套必须完工,现在改为必须‘开工’了。”一位大行房贷部人士表示。按照各省市签订的《目标责任书》,10月31日前,这1000万套保障房必须全部开工。
目前,惟见国家开发银行(下称国开行)开始有所行动。该行与住建部3月2日签署合作协议,今年将新增1000亿元贷款规模,支持各地完成此项硬性任务。可是,一位国开行人士并不以为然,认为保障房存在三无:无资金、无法规、无机构(保障房管理机构)。另据国开行四川分行人士介绍,该行与地方所签合作备忘录仍停留在“框架协议”层面,未有放款计划。
3月4日,银监会主席助理阎庆民在两会期间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保障房投资应以财政资为主,银行在落实了资本金,加强专付管理,给予适当补贴后,应给予支持。
多位受访的商业银行地方分支机构负责人均表示,地方政府都在软硬兼施,号召商业银行大力支持保障房建设,以弥补资金缺口,不过商业银行出于风险和收益双重考虑,显得进退两难。“现在保障房建设要么通过政府融资平台承建,要么通过房地产公司进行开发,但两类‘开发商’都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很多机构甚至连20%的低资本金要求也难以达到。”一家大型商业银行发达地区分行长向本刊记者道出了其看到的真实一面。
“算不过来账”
囿于愈发严苛的信贷管控,保障房贷款这一大块“蛋糕”在商业银行内部引发了不同反应。一位大行高管介绍:信贷部门欢迎,风险部门回避。
信贷部门倾向于“保障房贷款政府号召的,终出了问题必然会有政府埋单”,有一种“与其贷款到其他高风险的平台项目将来自己挨板子,不如贷款支持政府的行为”的想法。而风险部门则“避之惟恐不及”,要政府和监管当局没有明确发出免责声明,不能对相关风险掉以轻心。
上升到管理层,一位市场意识较强的银行高管表示,在财政投入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贷款支持保障房,“算不过账来”。
前述大行发达地区分行长进一步解释说,由于监管部门对贷款主体的自有资本金有严格要求,所以商业银行即使想要参与贷款,面临一定的政策障碍,除非明确表示,保障房建设贷款可以不考虑自有资本金比例。
前述负责人并称,由于目前贷款规模有限,整个信贷市场供不应求,商业银行为了达到上市公司的盈利目标,也必然会追逐利润较高的项目,而保障房贷款不风险大,而且综合定价难以令人满意,所以不少银行兴趣不大。
银监会也已发出明文规定,“允许(融资平台贷款)在有偿还能力的保障性住房建设领域适度新增”。
不过由于平台贷款的分类和余额界定已令不少商业银行头疼不已,所以在规模受限的情况下,多数银行都不愿意继续在平台贷款上“泥足深陷”。
“无论是平台贷款,还是房地产开发贷款,都是监管重点示警的领域,加之商业银行的逐利本性,大家都不愿意把有限的贷款资源向保障房项目倾斜,即便是一些地方政府控股的地方性金融机构。”前述分行长直言不讳。他的看法也代表了不少基层金融机构的心声。
上述银行高管也不松口,称在财政支持和配套措施真正落实之前,商业银行不可能大规模“不计成本,无视风险”地支持保障房建设。
也并非所有机构都不喜欢保障性住房贷款。另外一家大行地方分行长对本刊记者坦言,眼下来看,保障性住房贷款对银行而言,虽是缺乏保障的,存在种种政策障碍和经营风险,但银行也并非毫无贷款动机,在各类平台贷款中,有保障房建设贷款基本没有政策风险,“如果不贷这个,贷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