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24日公布,央行副行长胡晓炼近日表示,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转至稳健有利于加强通胀预期管理,防范资产价格泡沫,并强调明年货币政策主要的任务是货币供给总量回归常态。
胡晓炼提出,要正确把握稳健货币政策的内涵。她详细阐述了稳健货币政策的4项内涵(见新闻附件)。“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基于流动性偏多之上的货币信贷扩张压力必然较大。”胡晓炼强调,央行将按照中央要求,综合运用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等价格和数量工具,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她别提及,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要在原差别准备金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其调整基于社会融资总量、银行信贷投放与社会经济主要发展目标的偏离程度及具体金融机构对整个偏离的影响,考虑金融机构的系统重要性和各机构的稳健状况及执行国家信贷政策情况等。
■新闻附件·稳健货币政策4项内涵
货币供应总量降低
要控制好货币总量。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转向稳健意味着以M2为主的货币供应总量增长应低于适度宽松时期,降至以往稳健货币政策阶段的一般水平。货币供给总量回归常态是明年货币政策主要的任务,有回归常态,才能实现中央提出的把好流动性总闸门的要求。
贷款转向适度增长
要保持贷款总量合理适度增长。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和直接融资比例的提高,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资金供给会体现在社会融资总量上,社会融资总量调控应按满足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正常需要掌握。银行信贷是社会融资总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银行信贷增长要与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主要目标相吻合,别要考虑经济增长目标和通胀控制目标,从反危机殊时期的非常态应对,转向合理适度的增长。
加大支持薄弱环节
要继续优化信贷结构,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力度,严格控制对“两高”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服务于经济结构调整的大局,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支持。
要防范系统性风险
要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高度重视经济较快发展中存在的流动性宽松、信贷投放较大等可能积累的顺周期系统性风险隐患,加快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
■专家点评
政策调整还需价格工具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主任郭田勇认为,从目前我国货币政策调整效果与经济状况来看,货币政策由宽松转向稳健是一种现实选择。但他表示,从调控效果来看,数量型工具的调整并未十分有效地应对通货膨胀。从存款准备金率连续上调和央票发行出现困难,可以看出数量型工具实施的空间已经越来越小。相反,目前我国的存款基准利率为2.5%,而全年的通货膨胀率基本能够稳定在3.5%左右。因此,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价格工具尚存在较大操作空间。
他还指出,虽然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并未完成,加息可能会给经济增长带来一定副作用,但相比于目前的通货膨胀率,利率水平的提高对经济产生的抑制效应有限。而且适度的加息也有利于打开数量型工具的空间。
近期加息可能性非常大
兴业银行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 从抑制信贷增量与调节公开市场流动性角度来看,央行近期加息的可能性非常大。
他说,综合来看,资金紧张应是短期情况,但银行需要想办法熬过年底“钱荒”。央行在货币政策上可能注重灵活性,阶段性放松,未来公开市场可能延续净投放。(记者高晨 京华时报)